脑洞异于常人的马斯克,似乎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鲜的想法。在要求Twitter工程师将其推文的优先级提高1000倍后,特斯拉最近还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新措施:扩大电商渠道的布局。
2月14日,特斯拉在JD.COM的旗舰店正式开业,号称推出了多款产品。虽然我们还没有在JD.COM销售汽车,但凭借马斯克一贯激进和开创性的风格,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特斯拉在JD.COM的存在并没有创造多少价值和影响力。消费者和同行都在看:两大巨头突然联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特斯拉真的要把周边商品当成新的赚钱方式吗?JD.COM也将借此机会进入汽车市场?
带着这些问题,价值研究院借此机会回顾一下汽车电商这个命运多舛的行业,以及特斯拉与JD.COM牵手背后的算计。
特斯拉JD.COM旗舰店开业后,价值学院(ID:jiazhiyanjisuo)*有了落地体验。
目前店内总粉丝数为53.2万,短短两天就积累了如此高的粉丝数,可见特斯拉的人气。但总体来说,店里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当你打开特斯拉JD.COM旗舰店的主页时,排名前四的类别是充电产品、优化配件、周边精品和精品服装。在页面顶部的滚动推荐栏中有三款产品:家用充电服务包、遥控钥匙和特斯拉兔年帽衫,相信是特斯拉目前主推的产品。
细看,收费产品/礼包SKU有限但定价最高,是提升店铺毛利的关键。价值研究院(ID:jiazhiyanjisuso)观察到,售价7200元的特斯拉充电桩第三代家用充电器上线销售后评估,是充电产品中销量最高的一款。
相比之下,本该走薄利多销路线的饰品、周边产品、服装的销量却没有预期的高。其中,精品服饰及周边精品类目下的产品售后评价大多为零,只有特斯拉Model Y挡泥板(前车专用)、特斯拉Model 3/Y智能遥控钥匙等少数产品在优选配件类目下的评价为个位数。
可以看出,特斯拉和JD.COM对于此次进驻并没有进行太高调的宣传,目前还处于试水阶段。特斯拉车主也需要时间养成线上消费习惯。
其次,再来看看店铺优惠券等新活动。从优惠力度可以看出,特斯拉和JD.COM现阶段并不太重视用户转化和留存,推出的活动也相当有限。
推出后,店官方仅在2月13-15日推出限时领取的第三代家用充电服务套餐201元优惠券,限量2万份。截至记者发稿时,活动截止时间已过,相关信息已从移动端移除,但网站仍保留活动海报。由此推测,该店经营仍未步入正轨,日常管理仍存在一定缺陷。
在已经上线的SKU中,只有充电产品有上门安装的要求。据观察,特斯拉充电桩家用充电安装包、家用充电桩移机等产品/服务提供上门安装和售后服务。客服介绍,这类产品的订购流程是预约调查——24小时内人工客服一对一沟通——按照预约时间上门安装调试。
从以上流程来看,JD.COM旗舰店和特斯拉线下门店的充电产品/服务和自有渠道没有区别,可以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但不一定更方便。
综上所述,特斯拉JD.COM旗舰店刚刚上线,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和服务还有待完善。另外,店铺上线前没有太多的宣传,甚至有点仓促,短期内没必要对交易量有太大的期待。但特斯拉和JD.COM的运营团队都花了不少心思,比如提供0 yua
商业社会达成的每一项合作都必须考虑到双方的需求,特斯拉和JD.COM也不例外。但问题是,乍一看,泰斯拉和JD.COM并不那么需要对方。
一方面,特斯拉不愁卖,线下渠道已经鱼龙混杂。而且和其他汽车品牌一样,特斯拉对电商渠道的依赖度不高,线下门店不断扩张。
财报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特斯拉在华线为%,新开门店主要位于新一线城市。相反,北京、上海等城市中心的多家门店年内相继关门,似乎有搬迁至租金较低地点的意向。
另一方面,特斯拉之前已经布局了几个电商平台,JD.COM已经错过了拔得头筹的机会。而且JD.COM站的汽车周边产品SKU比较充足,对特斯拉的需求也没有那么迫切。
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已经入驻天猫商城,投入甚至大于今天的——,包括车辆销售。然而,马斯克很快停止了这一方案,转向线下全面扩张,目标是巩固R&D-生产-销售-售后的闭环。
虽然特斯拉天猫旗舰店被保留了下来,现在已经陆续进驻JD.COM和Tik Tok,但马斯克一直对网上卖车不感兴趣。此外,特斯拉还在Aauto Quicker开设了官方账号,但没有开店。
JD。汽车和相关配件不是它的主要类别。即使在JD.COM应用主页的分类页面中,也没有汽车的独立入口。在特斯拉之前,长城、五菱宝骏、零跑、通用别克等头部品牌都在JD.COM开店,但畅销的产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价格在10元以内的试驾预订服务。
价值研究院(ID:jiazhiyanjisuso)认为,特斯拉和JD.COM的出发点和诉求可能完全不同:前者可能是为了试探市场和用户的反应,试图推高周边商品的销量,以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后者需要防御,跟上淘宝和Tik Tok等竞争对手的步伐。
从马斯克的角度来说,虽然我不喜欢在网上卖车,但是在电商平台上卖周边商品也可能会带来新的惊喜。
过去特斯拉确实诞生了很多爆款周边产品。比如2020年7月,网上美元也被一扫而空,甚至马斯克本人也在推特上发文炫耀。此外,2021年12月上市的Cyberwhistle口哨,售价150美元的皮带扣和售价高达270美元的印有特斯拉标志的闪电龙舌兰酒瓶也被买走。
从这些产品的定价不难看出,特斯拉的周边商品和服务定价偏高,这也对应了一批特定的用户。JD。COM的高客单价和售后服务口碑无疑比Tik Tok等平台更接近特斯拉的品牌调性。
然而,对于JD.COM来说,汽车并不是一个早期采用者的业务那么简单。——特别是随着Tik Tok、淘宝等平台利用电子商务直播大规模进入汽车市场,JD.COM的压力倍增。
根据Tik Tok官方公布的数据,2021年,平台内汽车相关视频数量同比激增318%,占比从2020年的14%增长至25%。虽然2022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布,但考虑到Tik Tok今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举办“汽车嘉年华”等活动来提升知名度,所以站内汽车视频的播放量不会低。
JD。错过了直播的COM自然不想错过任何潜在的增长机会。但是要知道,汽车电商的生意并不好做,前辈们留下了很多惨痛的教训。JD.COM、淘宝和Tik Tok都需要面对严峻的考验。
据智研咨询统计,2014-2019年是中国汽车电商市场高速增长阶段,主要体现在相关企业数量飙升、融资市场持续活跃、渗透率提升。其中,2019年中国汽车电商及相关企业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97038家*,较2018年的65112家大幅增长49%。
中国汽车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也在2019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5万亿,22.24%的同比增速比2018年提高近16个百分点。得益于相应平台的大规模投放和引流,现阶段汽车电商用户规模也在稳步增长。据点读宝统计,2019年中国汽车电商用户规模达1.43亿,同比增长33.64%。
在这段飙升的岁月里,不仅淘宝、JD.COM等专业电商平台加大了汽车业务,就连车企也开始自建电商渠道。截至2019年底,长安、广汽、东风、SAIC等国内头部车企纷纷宣布进入电商赛道。其中,动作最快的SAIC (600104)投资2亿元推出车享。荣威、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雪佛兰等9个子品牌的车型全部上市。
那些年,市场红火,即将暴涨。然而,汽车电商行业并没有利用这一势头,而是在2019年后迅速衰落。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电商相关企业数量锐减至77291家,自有统计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虽然交易规模仍在增长,但增速已从7.2%萎缩至2021年的6.89%。
事实上,即使是近两年风光无限的直播,也无法再带火汽车电商。据艾媒咨询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淘宝和天猫的汽车用品/配件销量同比暴跌57%,全季度车辆销量直接为零。
Tik Tok的情况稍好,但也有自己的问题。根据Mama Chan的统计,截至去年上半年,Tik Tok汽车相关商品的销售额同比激增1802%。目前Tik Tok站的汽车相关商品数量超过2万种,但大部分都是通过直播和带货视频引导用户下单,然后去相应的汽车店进行验证。
据价值研究院(ID:jiazhiyanjisuso)了解,汽车电商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由盛转衰,与模式上的缺陷有直接关系:试驾带来的体验是线上购车渠道无法比拟的,平台和车企未能打通服务链条,也导致售后维修、保险保障混乱滞后。像Tik Tok这种线上下单,线下核销的销售模式,目前还仅限于团购、到店等消费渠道,并没有真正渗透到汽车行业。
此外,电商平台、车企、线下门店之间的利益博弈也给汽车电商行业的发展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
钟君资本投资总监常曾表示,电商平台仅靠流量是做不好汽车业务的,很可能与线下门店产生冲突。比如买车猫等平台尝试的自建线下渠道就会失败。汽车之家、易车等平台上也酝酿过电商业务,这些平台垂直度高、用户友好,但只能从部分厂家拿到滞销车型。
归根结底,电商平台要想做好汽车业务,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打通线上线下壁垒,提升网购体验;二是与车企及其线下经销渠道互利,而不是争夺生意。
对于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多家电商平台暂时没有好办法。不过最近JD.COM想出了一个捷径:一是绕过整车交易,切入汽车后市场,与汽车企业、线下经销商、售后团队建立良好关系。
去年6月18日期间,JD.COM为大量车企及其线下门店提供了特别的流量支持。去年10月,JD.COM汽车*超级体验中心正式开业,进入线下新阶段。虽然这些项目还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收益,但至少京东的布局。COM的汽车行业正在改善。
2月14日,JD.COM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陈海峰出席了第七届中国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
毫无疑问,JD.COM非常重视汽车工业,与特斯拉联手只是其全面扩张计划中的一步。接下来,我们可能有机会看到更多头部车企加入京东。或者我们可能会看到特斯拉和JD.COM联合提供更多新的服务/产品。
至于汽车电商行业能否借机打开新量,就看这些头部电商平台和车企的热情能持续多久,相应的玩法能否让消费者满意。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营业执照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人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